close
- 市場上每天都有人在預測行情,大致可分三種層次:(1)預測未來漲或跌的方向;(2)預測未來的方向及目標價;(3)預測未來路徑:方向+價位+時間。
- 基本上,若連第一個層次(預測方向)都預測不準,不如不要隨便預測。大家可以回頭檢視2015年12月當時,幾乎對2016年1月行情是「集體看錯」的,極少對1月的大跌提出預警。
- 最高層次:預測未來路徑,主要用到兩種資訊:(1)未來重要會議或經濟數據發佈的時間表,以及(2)市場信心的強弱。其中(1)包含美國聯準會FOMC meeting schedule、ECB meeting schedule.. 這些都是公開資訊,只要用Google搜尋都可以找到未來一年完整時間表。
- 市場信心的強弱,多半是用技術面來觀察,而最好的工具就是股價走勢本身:利用利多/利空來測試出市場信心的強弱。例如台股自1/18開盤低點7,503衝上來,遇到幾次國際利空都可以開低走高收高,就可知多頭信心強勁。而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的大幅寬鬆政策,股市反而破底,可知日股多頭信心脆弱。
- 過去預測範例:歐美股市自2015/8/25反彈以來,至2015年11月底已經三個月,而市場原先預期2015/12/3的歐洲央行會議將大幅加碼寬鬆,然而實際寬鬆幅度不如預期,全球股市就在12月起跌,FED在2015/12/17的利率決策會議升息一碼,加重了市場對於資金緊縮的擔憂,這也醞釀了1月的大跌。
- 未來預測範例:(待續)
全站熱搜